hi,大家好~今天又到了“鞋门”时间啦~

不过今天的“鞋门”,老Sam不打算讲鞋,而是想讲一个和球鞋相关的话题。

一个离我们很近,又令人很痛心的话题--“球鞋暴力”。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在2015年的时候《GQ》曾发布了一部讲述球鞋文化发展历程的纪录片《Sneakerheadz》。

在里面有一部分说到关于球鞋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黑历史--“球鞋暴力事件”。他说到每年因为球鞋犯罪而丧命的人高达每年1200人以上,而这个数据还只是在美国......

“球鞋暴力”究竟离我们有多近?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伴随文化成长的罪恶”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球鞋文化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就有相应的暴力事件滋生。

而到了球鞋文化蓬勃发展的90年代,在美国一些治安不是很好的区域,孩子们甚至会因为它们身上的帽子、针织衫、球鞋、靴子以及夹克而遭遇抢劫或者是谋杀。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第一件因为球鞋暴力而被人们重视的案件是一场发生在1989年的校园球鞋命案。

15岁的学生Thomas因为刚买两个星期的Air Jordan而被人勒死并被抢走球鞋。犯罪者仅比Thomas大两岁....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对于这么恶劣的一件球鞋犯罪事件。

美国知名运动期刊《体育画报》曾在1990年的5月刊上严肃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在那一期的封面上,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你是要球鞋还是生命”(Your Sneakers or your Life)?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球鞋改变了部分青年的价值观?

“暴力事件会停止吗?”


如今距离“托马斯案”已经过去快30年了,但因球鞋而发生的暴力事件减少了吗?不,事件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随着近年复刻和限量球鞋的增加,球鞋暴力事件甚至变得越发频多。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2014年2月,弗吉尼亚联合大学一名20岁的学生Kahron Lee,深夜回家,遇见19岁的Willie D. Lee。Willie试图抢夺Kahron的Air Jordan球鞋,期间开枪打死Kahron,最终被判入狱44年。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2014年3月,纽约一家Jordan专卖店首次发售Air Jordan Future系列球鞋。鞋迷在门口排起长龙。但人群随后开始混乱,一名女性在推搡中出于自卫,从包里掏出一罐辣椒喷雾喷向人群,场面一度失控。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而在我们国内,自从去年在上海了“yeezy暴力事件”后,在今年的三月再次因AJ 1“Berd Toe”发生暴力事件。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暴力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欲望球鞋”

为什么球鞋能够受到这么多年轻人的喜欢,甚至为了球鞋做一个“亡命之徒”?

以前经常听到有人说:在美国黑人兄弟会把Jordan球鞋当做一种信仰及身份的象征。

但其实除了信仰及象征,更多的人对Jordan球鞋是处于一种嫉妒的心态。“为什么你可以穿AJ,而我只能穿不知名的球鞋?”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嫉妒心理成为球鞋犯罪其中一个诱发点。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而还有一个主要的诱发点,那就是现在球鞋的溢价太高了。

一双发售价一千多的限量球鞋,在二级市场的价格通常会是发售价的数倍甚至更高!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倒卖球鞋让不少人看到了“商机”,并纷纷投身其中。但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冲突。

上海去年的“yeezy暴力事件”,就是因贩鞋本身利益而引发的暴力冲突。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说到底,“万恶之源”就是来源于金钱的诱惑。

“品牌难辞其咎?”

虽然我们都知道“球鞋暴力事件”的发生,很多时候是因为金钱的诱惑。

但也有不少人把这些不良事情的发生归咎于运动品牌本身。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体育画报》球鞋犯罪封面文章的作者RickTelander,认为球鞋是血汗工厂的产物,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它们的虚名完全来自广告及媒体的影响力。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西方哲学学者道格拉斯·克尔纳曾将Nike和乔丹的结合称为“邪恶联盟(Unholy Alliance)”,指出双方通过合作各取所需,然后利用他们二者结合产生的令人无法抗拒的名气为他们的利益帝国不断吸金。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但相比于把所有问题归咎于球星及运动品牌的做法。

老Sam觉得《纽约时报》的《球鞋谋杀案》这篇文章更理性一点:“商家虽然用广告来营造噱头,但他们只是在迎合市场需求,并没有创造需求。他们只是在自由市场系统内合理地利用规则赚钱。”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球鞋不会杀人,只有人才会杀人。正如Spike Lee所说的“社会中的价值观扭曲了,人们太物质主义了。”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正在慢慢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


“Sneakerhead”


在《Sneakerheadz》这部纪录片每一部分的开头,都会有一个人来讲述“Sneakerhead”这个词的含义。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而在“球鞋黑历史”的那一部分,他这里所说的“Sneakerhead”是指对球鞋极度痴迷的人,他们甚至为了球鞋不去交房租,也要买自己喜欢的球鞋,可能这些球鞋他们还不会用来穿。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那正真的“Sneakerhead”是否就是这样呢?

老Sam个人的认为是:“Sneakerhead”就是那些喜爱球鞋的人,但喜爱应该是建立在满足了自己日常生活所需之外的喜爱,应该是以自己的购买力为前提。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而不应该是明知自己购买力不足的情况下还强行购买。这样最终伤害的还是你自己本人。

像利用花呗,借呗来买球鞋的朋友,要慎重啊!(买鞋一时爽,买后吃土断不了)

每年约1200人因球鞋而丧命

球鞋是一种喜好,但这种喜好更多的时候需要量力而为。

欲望每个人都会有,但要懂得克制自己。


本文作者极果见习体验师:kongcif 

    文章评分
    相关文章
    点评 (1)
      加载更多
      • 赞一下
      • 收藏

      文章评分

      购买商品

      大家都在看

      折扣 体验 新品
      查看全部

      扫码下载极果App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