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去年那篇前前后后搭进去无数精力的单动铁评测合集,除了分型号的单品测评外,就是一些个人在折腾单动铁耳塞中的一些碎碎念,对于不感兴趣的朋友来说,描述为是废话也不为过,但在这个题材上,我依然觉得仍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


其中一点,便是前后这些年,单动铁在技术、调音方面的进步,毕竟文章里既有小四、X10、UE600这种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陷的老家伙,也有海王星、HEM1这些声音素质在其价位已经谈不上什么短板的新晋热门型号。但话又说回来,谈论一个单动铁耳塞的声音素质与风格,必然是不可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的,从动铁单元来说,部分型号可能这十几年来都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提升,从音色来说,UE600放到现在依然是非常符合现代素质型调音的感觉,声音明亮、通透,HEM1放在过去,可能也会拥有许多拥蹙者,那种均衡的走向,磁性十足、富有颗粒感的男声表现,不正是带着所谓的“模拟味儿”吗?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有必要聊一聊单动铁在这些年有什么“进化”,当然了,这篇文章也不是来介绍历史的,加上我个人发烧时间尚短、听音能力尚浅,不敢在各位前辈面前班门弄斧,只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型号,来跟大家从一些浅显的方面简单谈谈我的看法。这些型号中,我选择了一个可能没有任何争议的品牌——Final Audio,作为全场的开篇,其中包括之前呼声很高的FI-IBA-SS(老版,非京线)与F7200。


注:文中的资料图均来自于楼氏与声扬官网,技术方面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说到玩儿单动铁的本领,业界Final称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小四党退散),Final的单动铁耳塞涵盖了各种价位,型号多如牛毛,几乎你无论喜欢哪种音色风格的耳塞,几乎都可以在Final家找到对口的,暖的冷的硬的软的亮的暗的尖的糊的一应俱全。其中,早期和后期的代表作,从话题度、口碑、保有量的角度来说,应该就是图中的FI-IBA-SS和F7200,前者为单铁领域无人不晓的“银色子弹”,后者则是Final轻量化耳塞的集大成之作,也是F系列目前的旗舰型号,不过按照价格来看的话,天堂8可能才是现任的正统旗舰吧。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FI-BA-SS的名号到现在都依然是响当当的存在,甚至这两年的展会上还能看到升级的“FI-BA-SST”,也就是京线版本,我也从朋友那里借来一条体验了一下,音色上依然很接近,整体更均衡,但从个性来讲还是原版的更加强一些。


作为一款原价高达7K+的单动铁耳塞,想必很多人第一件关心的就是,这货到底用了什么单元,居然敢卖这么贵?当然了,爽大善人肯定是最鄙视Final这个牌子的,100块的动铁单元卖这么贵,不是抢劫吗,我第一个动你的蛋糕并把你批判一番。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说到素质最佳的动铁单元,大家首先肯定想的是楼氏和声扬两个牌子了,事实上这两家做的很多单元其实都是在复制对手的路子,至于谁先出谁后仿我就不得而知了(大家是不是忽然对魅族用的“倍声牌”30017恍然大悟了)。FI-IBA-SS使用的是声扬2354,也就是2300系列的一款,天堂的系列4-6也是同款,2300在楼氏中对应的就是ED系列,其中最著名的29689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小四系列自然是不用讲了,阿思翠AX30/35系列的卖点也正是楼氏的这颗ED29689。


2300/ED系列的单元,素质和频宽表现很优秀,能接近20KHz,但是因为体积的关系,不开孔的时候低频表现没有体积更大的BK系列好。不过FI-IBA-SS的大杀器,就是靠的开孔的2354单元,前后腔没有像天堂4那样使用大量海绵来削弱一些高频去营造暖声的效果,而是去掉海绵来保证最大化的信息量,并且让后腔振膜直通空气,带来了量大而澎湃的低频效果。这也是为什么FIBASS的两端延伸如此优秀,除了高频延伸和解析力牛逼外,低频那种可以感受到空气流动的撞击感和动态表现,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在任何其他的单动铁耳塞上体验过,甚至许多动圈耳塞也不见得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第一次看到F7200,还是来自重庆巨壕LOMO胖纸,给出音嘴的地方怼了几张特写,看着特别像调料罐,把线材拆了来个全貌特写,看着贼像不锈钢的自来水管,反正Final的这个设计真的很迷,丑美先不论,但做工和质感是真的很好。


F7200的声音也非常有辨识度,综合素质和听感我个人觉得完全是值回3K元的票价的。首先通透、线条感明朗的音色,加上不俗的解析力,也能看出F7200使用的这颗单元素质底子极好,另外就是虽然结像线条感明朗且扎实,但它的中低频却有一种蓬松感,并且这种蓬松感并不会让声音显得发虚,稍有绵软之余也不会对动瞬态有太大的劣化,听听流行人声啥的非常对味儿,Final式的味精调音代表作。


F7200使用的是楼氏RAB系列单元,对应声扬的2600系列,也是最新开发的动铁单元。Final自家的天堂7-8、F3100/4100也是同款,此外代表作还有杰士的X10-X12,频宽表现优秀,但是受限于体积,总体素质并不比ED好,主要体现在整体音色和声场的宽松感方面。当热,这里的“不如”指的是它的原始状态下,事实上大家也知道杰士的X10是出了名的温暖蓬松,很有动圈的韵味,F7200的声场表现也不弱,虽然在其他地方可能有牺牲,但还是不难看出,以单元型号定声音的标准,真的从来都没有成立过(也还是得感叹Final真的会玩儿)。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说完了Final,准备跟大家聊一聊近期的一些单动铁产品,也是我个人认为该系列产品“进化”到现在,在声音方面最可以作为标杆的、突破了一些素质和调音上的瓶颈,让单动铁达到新的高峰的产品。这里我选择了三条这一年内刚刚推出的耳塞,并且其中有两条在我之前的单动铁合集长文中出现过,分别是来自qdc的海王星,Jomo Audio的Haka,Binary Acoustics的ep1。


虽然上图的HEM1是近期呼声很高,销量很不错的产品,我个人也给它更换了带麦克风的线材作为我的出街主力之一,不过私以为其在声音特性上还不够有代表性,在和Haka之间犹豫了一下后还是留下了Haka。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qdc的海王星曾经被中关村音频盛赞为“史上最佳单动铁”,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而言,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虽然在声音方面它还是拥有一些传统动铁单元的缺陷,但自己在深入接触它一段时间后,发现或许是因为定制单元的优势,它的潜力远远不止我当初听到的那样。


海王星在我眼里是一款相对偏素质流的耳塞,但相比以往类似小四这样的素质流来说,它拥有更好的两端延展,更自然的声场,更加舒服耐听的中频音色和正常的结像厚度。从单铁被饱受诟病的低频方面来说,海王星的下潜虽然不算深,但是有一定弹性和力度表现,动瞬态的响应也相当优秀。并且虽然是走素质路线,但它的女声表现也是依然清丽甜美。


在耳机与杂谈曾经推出过的一篇文章中,浮生大佬给它更换了单晶铜的平衡线材并怼在了推力不俗的器材上,我自己也拿更高级的纯银线材探过海王星的底,发现它在低频下潜质量、整体的动态表现和声场规模上还有极高的拓展空间,并且音色与能量分布都能保持在很“正”的地步,不会失去它原有的味道。


之前在和qdc官方人员的交流中,他们其实自己也承认,海王星的调音空间并不大,操作空间上甚至没有换线来的明显,在这个基础上,不难说海王星的绝大部分声音水准,都是来自于这颗单元。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绝大部分做定制的品牌,或许是因为有客户会做透明AW的缘故,往往都会对单元进行磨标,qdc也是如此,在上面打上了自己的logo和类似编号的数字。当初按照我自己的猜测,qdc作为楼氏的大客户,在如此热销的产品上,应该也是用的楼氏ED这颗非常稳的型号。而实际上,从其他拆解过海王星的工程师那里了解到,它的单元,是来自于声扬的2300系列。


至于怎么个定制法儿,那就很多了,包括调整充磁量、开孔大小、线圈、改出音嘴等等,作为大客户或者说加钱党的话,挑体质也是必然的,所以这颗2300系列的单元,在各方面的素质都比常规的单元要好也是意想之中的事,反映在海王星上的话,低频的宽松度和声场的表现上真的是可以和不少单铁拉出几个身位的差距来。


因此,海王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在于它的声音属于在继承了传统单动铁的特性上,尽最大可能地规避了一些短板(并没有完全消除),比如低频太硬,声场小,三频能量分部总要顾此失彼等。对于预先知道它是个单铁的用户来说,戴上他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啊,这就是好的单动铁该有的素质与听感”。PS:个人认海王星为也是单动铁耳塞的颜值巅峰。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Jomo Audio的Haka,也是今年发布的一款非常有特色的单动铁耳塞产品。其实去年在筹划单动铁合集的时候就看上了它,不过那时候的工程机还非常欠缺,且调音好像也没有完全搞定,算是一个“遗珠”了,对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个人微博里去搜索详细评测。


在之前和Jomo的创始人约瑟的交流中,发现他对Haka所使用的单元严格保密,而且因为产品本身也比较冷门,还没有其他民间玩家或者友商的拆解研究。Haka对单动铁最大的突破在于它的中低频厚度与密度,不了解它的人初听的时候绝对不敢相信这中下盘的声音来自单颗动铁单元,单论密度的话,远胜于售价高它两倍有余的FI-BA-SS,几乎持平售价5K+安桥的IE-C1,但因为它的高频素质要胜过IE-C1,所以我认为Haka算是在单动铁耳塞中低频调音方面最为优秀的耳塞。


Haka低频结实有力、有一定的下潜深度,中频人声的音色稍暖,饱满醇厚,加上规模不错的声场与非常扎实的结像,整个声音的框架是非常硬派的,而且硬派得很宽松,简直不讲道理,而高频方面在单纯的延伸和解析力上算不上多拔尖,但估计是得益于黄铜导管和一些特殊设计,高频有一种自然的空气感。如果说海王星的三频是基本没有顾此失彼,那么Haka差不多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优势项目,你跟我说这是三单元甚至四单元的声音我都不见得有什么迟疑。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既然没有确切的结论,那么下面就是猜测单元的环节了。作为一款相对均衡且素质不差的耳塞来说,其实它使用的是BK或者ED都有可能,不过根据一位朋友的猜测,有可能使用的是声扬2300系列的23x47-8单元,这颗单元在声扬官网已经找不到资料了,实际上特性比较接近开孔更大、阻抗更高的2354,也就是接近FI-BA-SS所用的那款。而从Haka的音色上来看,我也更倾向于是声扬的单元而非ED系列。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找专业人士要来了一份23x47-8单元的资料,大概的特性就是高频宽、提升低频排气性能振动性能,但不难看出的是,Haka没有像FI-BA-SS那样保留更多的高频来提升解析力和通透感,反倒是营造了一种偏向氛围感的下盘调音,中低频的信息量在实际听感中也确实会显得稍有软糯的感觉,缺乏颗粒感,不过依然不影响Haka成为我心目中听动次打次向的泛流行乐最好听的塞子。


(可惜的是,在这篇文章定稿之前,我从官方得到可靠的消息,Haka使用的是楼氏单元,很大可能还是经典的ED系列)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Binary Acoustics(百纳瑞声学)是一家来自深圳的新兴声学品牌,其创始人就像水月一样也曾是耳机吧的民间DIY大神,自称为小受,写有“小受教你制作动铁耳机”系列。BA这个品牌是在小李子的群里听群友讨论单铁时发现的,可能是凌晨的时候人容易冲动,和店家聊了几句后立马下单了老款的ep1与unicorn,ep1成为了我的单动铁合集里的最后一款入耳耳塞,当时的unicorn其实声音和ep1基本一致,只是工艺上没有那么极致,因为目前来说,ep1应该属于世界上最小的量产入耳式耳塞。

PS:和小受有说不清道不明PY关系的水月曾在贴吧发过详细评测。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本文里我提到的ep1,已经是“换血”过的版本,售价从999元调整为1099元,个人认为素质方面的提升远高于这个差价。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评测文,但会简单对比一下和老版ep1的区别。

这里选择ep1作为典型代表,除了它拥有现代型的素质与听感外,另一个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可能是本文所有提过的耳塞里唯一使用国产定制单元的型号,并且声音素质超越了许多使用了同系列楼氏/声扬单元的产品,而代价也很明了,可能不少用户觉得国产的单动铁撑不起这个价格,并且在颜值上并不如同为国产的海王星那么吸引人。


ep1所使用的单元,内部代号为BA Full,很直观,意思就是BA家的全频单元,起初是基于楼氏RAB单元做的定制,但新版本已经和RAB没有什么关系了,素质上来说要明显好一些。因为ep1的单元太小,并且是无导管设计,没有使用传统的分频、阻尼、导管的调音方式,因此它的调音全在于单元本身。至于怎么个定制法儿,前文在写海王星的时候提到过了,这里只说结果,新ep1所用的单元是目前同体积下,失真最低、灵敏度最高,频响最宽的。


而呈现在声音上的话,新ep1延续了通透、宽松的音色和动感的、稍有圈味儿的低频,并拥有更多的高频量感,提升了信息量和声场表现,而新unicorn为了在声音上和ep1区分开来,减少了低频量感,整体更加亮丽,解析力和声场也同样有提升,并且比较可贵的是新unicorn并没有涨价,BA的粉丝群里下单了不少,好评无数。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之前在评测老版ep1的时候就说过,这是一种非常完整的调音,拥有传统动铁那样不错的密度与人声质感,音色偏清新一些,但声场的规模和形状,结合略有动圈质感的低频,这就是我个人最为期待的“现代型”动铁耳塞的声音,可惜的是老版的ep1在解析力上稍显发糯了,因此我当时并不敢称ep1有什么性价比可言(毕竟绝大部分人眼里,解析力是素质的第一标准,这个观念并没有什么问题),而新的版本化了不小的代价重新定制了动铁单元,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其他诸多方面也有小进步,至少在同价位里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水准。


只是新版的ep1在中高频的圈味上对比老版有明显削弱,不知道老粉会不会买账。因此,对BA的耳塞感兴趣的用户,如果处在观望犹豫的阶段,买新版unicorn会是比较稳妥的,中高频的风格依然和ep1不会有太大的差距。这两款耳塞的调音,其实是有些“老烧”向的,包括知音堂胡子哥私下里对它的评价也不错,乍一听其实说不出哪个方面做的好,但总结起来就是“好听”,而新烧里喜欢轻acg向的通透调音的也会比较认可这两款塞子,所以还是那句话,对症下药,看清楚风格的话,单动铁里完全是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音色的。


【讨论+轻科普向】单动铁耳塞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在尾声,还是想把我在之前的那篇长文里,被大段文字淹没的一个观点提出来,那就是:单动铁可以做好素质、做好听感,做出完成度非常高的、音色动人的声音(但目前短期内单动铁在声音密度上依然还没有挑战任何真正旗舰级产品的能力),并且这个品类算是所有的耳塞分类里,个性化最强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让口味迥异的用户从中挑选到符合自己喜好的那部分。


上图是我自己的一副单铁定制私模,这次在上海和朋友面基的过程中听到了不下5款单动铁的类公模样品,几乎每一款都可以说是素质听感俱佳的同时又极富特色,不知未来的何时能在市场上见到他们,包括文中的BA也在把私模版本的ep1提上日程。在这之前,安桥IE-C1与Jomo Haka在产品角度上,算是交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答卷,只是价格没有那么亲民,国产“新贵”水月雨的Reference据说也俘获了不少小四党的心,单动铁的定制私模之路有这些品牌的努力,也算不上是穷途末路。


本文里所提到的几款单动铁代表作,算是见证了该类型产品在不同方面的技术与调音上的突破,我个人也非常敬佩在单动铁上能够花下心思的厂商,不过我提到的这几款耳塞貌似除了海王星以外,保有量和话题度都小的可怜,虽然这方面厂商肯定有要反思的地方,但我相信其中也小部分原因是因为,可能许多玩家的一些主观概念上,还是对他们存在一些偏见的。


不指望能帮他们通过一篇文章的力量卖几条货,并且虽然我自己是个动圈党,但相信我还是成功地向大家传达了一件事,单动铁的进化程度,其实远超你的想像。

(全文完,2018.10.14夜)

 


 本文作者极果见习体验师:李凌佳琦

    文章评分
    相关文章
    点评 (0)
      加载更多
      • 赞一下
      • 收藏

      文章评分

      购买商品

      大家都在看

      折扣 体验 新品
      查看全部

      扫码下载极果App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