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1天,日均奔驰三四百公里。
在河西走廊茫茫荒原之中,寻找大地的纷繁色彩,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跟随下方视频,一起看看我们的出片表现……
“买相机送手机”,虽然是一句戏谈,但足够说明这几届Ultra的升级重点——影像。
蓝厂更是其中典型中的典型,上一届的影像“灭霸”长焦疯狂进化后,这一届vivo把重点放在了主摄上。
但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solo主摄,而是“我全都要”式的三主摄。
将「长焦+超广角+主摄」的经典模式,爆改成三主摄组团出道,从光学、芯片到算法一条龙垂直整合后,vivo的这一届超大杯影像实力到底怎么样?
带着好奇,我们奔赴河西走廊来了一场寻觅之旅。
对大众来说,这里似乎总是一片苍茫黄沙,但我们想用镜头捕捉下这里不单调的风光、金黄之外的多彩。
只有真正来到河西走廊的人,才能明白这里的天地,从来没吝啬过笔墨。
这里有高原盐湖一般的碧蓝,纯净的冰雪融水,将长波的红、黄光吸收殆尽,只留下天空般的一汪湖水。
这是河西走廊生机的来源,由此上溯,造就它的正是亿万年前的板块碰撞。
印度板块与亚欧大陆的摩擦,将高原不断抬升,造就了一串连绵的山脉,剧烈的地质运动也将地底深埋的锰、铁等元素翻出地表,造就了这里的丹霞红、墨峰黑、雪山白。
祁连一线,连绵蜿蜒,以巍巍山体拦截下西风带最后的水汽,其冰川、积雪,滋养出了整条古丝路的生机,与这里难以数尽、难以用片言概括的色彩。
整个旅程中,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了河西走廊大漠之外的切面,那些多元、浓厚、丰富的一面,浓烈地向我们强调着——河西走廊这条联通东西、传驿千年的道路上,灿烂始终在流动。
寻觅之旅,寻的具体是什么很重要!
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复杂、太全面了,有人说“不到河西走廊、不知天地之辽阔”,汉代的张骞可能也深有同感。
河西走廊,集结雪山、冰川、绿洲、戈壁、雅丹、丹霞……诸多地貌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地貌浓缩带”,千年以前它就已经借此扬名了。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八百里祁连,在唐诗中强势出镜。
汉唐至今,在这里遗留下密密麻麻的关隘、古寺、石窟……形成了一条“古迹聚居带”。
来到这里,我们还get到了一条冷知识——中华56个民族,甘肃有55个。
而占据本省过半领土的河西走廊不仅民族多元丰富,还有独有的民族——源出「回鹘」的裕固族。
如此丰富的底色,导致尽管我们已经有个鲜明的主题——色彩,但是去哪里拍,依旧成了难题。
八百里祁连,哪座雪山最好看?无边无际的大漠,哪里脚印少、安全、又方便出片?份量一个比一个重的古迹,哪里能拍、能拍好?从哪里开始出发,不同的景点之间怎么串连?一些景点没有许可不让拍怎么办?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来到了我们面前。
pick出拍摄地点、排好行程出发后,我们才发现前面的都是小怪,真正的大boss还藏在后面——天气。
接连的阴沉天气,让本就不富裕的拍摄情况雪上加霜。
湖水不绿、沙漠没有金灿灿的质感、山像被压扁了立体感出不来、雅丹地貌像街口没完工的建筑工地、刚刚萌芽的黄绿草原看上去惨淡一片……
天公不作美的大部分日子里,我们只能等。
绝佳的构图、爆棚的手感,都要为天气让位,在凛冽干冷的狂风以及荒野时断时续的信号里,唯一能做的就是——随时准备开拍。
好在运气总是守恒的,“荒废”的时间以另一种形式回馈了我们。
尽管花了三天、跑了四五个点才拍到几条湖泊的素材,但在转场的路上,我们意外遇到了,一座比原定的黑山脉更黝黑、有气势的野山,顺手完成了一项拍摄。
在最需要晴天的丹霞和沙漠,我们遇到了最好的天气,迅速拍到了灿黄如金的沙漠和赤红如霞的地貌。
在最后一个景点,天降大雪,为孟春刚刚开化的雪山又覆盖了一层雪被,“拯救”了始终没有拍到理想的雪山的我们。
尽管寻色之旅充满意外:阴沉的天气、突至的大风、漫长的路途,但一切焦灼和困顿在一片又一片开阔的天地面前,好像很快就都随着车轮和风散去了,留下的只有镜头里的美景和心头久久不去的震撼。
当然,回过头来复盘这趟惊喜与意外并存的寻色之旅。
我们很难避开一个问题:全程用手机完成这样一趟拍摄,体验怎么样?
首先最突出的答案,肯定是「轻便」,手机很轻,需要额外携带的增距镜,也远比相机镜头小巧轻便。
在拍摄奔马的时候,感受尤其明显,奔驰的马群似乎有灵性,会明确避开摄影小哥的方向。要想近距离捕捉有张力的镜头,就必须“陪跑”抓拍。
来回跑的时候,真的会感谢vivo X200 Ultra的重量。
其次就是「省心」,拍摄全程,尽管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没有充电点的荒野里,我们也没有愁过充电补能的问题,手机本身的续航就很能撑,加上充电速度很快,充电宝、车都能给它补能,就很方便。
这次我们总共准备了3台vivo X200 Ultra,在航拍的时候,我们会把一台手机架在飞机上拍俯瞰视角,一台手机在地面拍摄,另一台则用来连接航拍机器回传画面监看。
借助vivo的互传功能,我们实时查看拍摄到的画面,不必等每次降落再一一确认素材有没有拍到位。
最后就是「靠谱」,vivo X200 Ultra的三主摄画质表现、防抖表现都很不错,出片率很高,帮我们保留住了明暗细节丰富,色彩细腻的画面。
轻便、省心、靠谱三大特质汇聚,就是我们全部的体验。
这次旅程中,我们时不时地会反思——我们以往是不是把创作的门槛看得太重、而太少轻装上阵把精力留给发现世界的眼睛了。
影像主导感知的当下,每一代Ultra超大杯手机背后,都是厂商基于独家认知对影像持续不懈的打磨。
或许有很多人在23mm和35mm之间犹豫,或许2.35倍的增距镜对一些人来说是绝对的携带负担,但起而行之的创新、不拘一格的突破,不正是我们愿意去相信和期待新机的缘由吗?
不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有机会如此贴近河西走廊的旷野与日常,凝视那片古老土地上的多彩万象吗?
当然!也许设备无法定义自然,但借助vivo X200 Ultra的镜头,我们触碰到了天地之间最本真的力量,看到了风沙深处,多样灿烂的壮美。